全球157个国家都点头承认巴勒斯坦是个国家,相当于在“朋友圈”收获了一大波“好友认证”,但它偏偏拿不到国际法认可的“国家执照”,至今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。 这事儿得从1933年美洲国家签的《蒙德维利亚国家权利义务公约》说起,这公约里明确了建国的四大硬指标,后来又加了第五条,合起来一共五关,过不了就算有再多“好友认证”也白搭,咱就顺着这五关,看看巴勒斯坦的建国之路到底卡在哪儿了。
第一关是“常住人口”,表面看巴勒斯坦好像轻松通关了。加沙地带挤着210万人,约旦河西岸还有330万到340万,加起来差不多550万人,妥妥的有人口基数。但问题出在国际法的“隐藏条款”上:常住人口得是个稳定的、非临时的共同体。 我们都知道,自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打起来,大量巴勒斯坦人逃到周边国家,成了难民。这些难民到底有多少?至今没个准数,有说几百万的,也有说近千万的。
你说这550万境内人口,能算一个完整的共同体吗?更麻烦的是领土都没划明白,连带着常住人口的范围都成了“薛定谔的猫”,说不清楚到底谁该算进去。这第一关看着过了,其实早埋了雷。 第二关“确定的领土”,简直是把巴勒斯坦难住的死结。最早1947年联合国搞了巴以分治决议,给两边划了地盘,但五次中东战争打下来,那决议早成了废纸。
后来1993年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签了《奥斯陆协议》,算是最新的“领土说明书”,但这说明书里的地图,简直把巴勒斯坦的地盘切得像块碎披萨,而协议里还分了ABC三个区。 A区占18%,说是归巴勒斯坦管民政和安全,以色列不驻军,但巴方不能建军队,只能有警察。要是真有别的国家打过来,还得靠以色列的军队防守。你说这能叫正经领土吗?顶多算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自治区,而且还碎得七零八落。
B区占22%,更离谱,巴方只负责民政,安全全归以色列管,连警察都不能有,这压根算不上自己的地盘。C区占了60%,法理上是巴勒斯坦的,但实际上以色列说了算,就是块被占领的领土。更要命的是,这都1995年的老黄历了,现在早不管用了。 过去30年,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不停蚕食AB两区,修公路、铺管道、架电线,把这儿当成自己家折腾,半点儿没打算走。巴方的民政管理根本没法开展,到现在没人能说清巴勒斯坦到底有多大,边境线在哪儿,所以这第二关,明摆着没过去。
第三关“运转有效的政府”,直接成了巴勒斯坦的“内讧现场”。从2007年开始,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就被两个对头把持着,各有各的政府。加沙是哈马斯说了算,约旦河西岸归巴解组织管,这俩不仅不对付,还动过手打起来。 你说这要是国际社会逼着以色列让步,巴勒斯坦的主权算谁的?是一个国家还是俩?要是算一个,那另一个算不算反政府势力?连自己内部都没统一,谈何“有效政府”?这第三关,直接卡在了起跑线上。
第四关“和其他国家建立联系的能力”,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,巴勒斯坦连国门都没法自己管。根据《奥斯陆协议》,领空、领海这些关键主权当时没谈拢,说以后再协商,结果就没了下文。现在巴勒斯坦连自己的国境线、领空、领海都没有。 普通人想去巴勒斯坦,得先办以色列签证,入境后拿张以色列给的蓝色卡片,打车或者骑车才能进去。加沙的边境更是被以色列和埃及把得死死的,只放特定的人道主义援助和媒体进去。巴勒斯坦自己连签证都发不了,就算发了,人家拿着也进不来,因为国门在以色列手里。
那些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,比如英法,想派个大使过去都难。以色列不给签证,大使压根进不了巴勒斯坦;反过来,巴勒斯坦的大使也出不去。所谓的“外交联系”,只能变成隔空喊话,这第四关自然也过不了。 第五关“掌控特定权力机关”,更是把巴勒斯坦的主权短板暴露得明明白白。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得有军队吧?但巴勒斯坦没有正规国防军。加沙的哈马斯倒有支3万人的“伊兹丁卡桑旅”,还有导弹之类的装备,可这支部队不听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话,是个独立的武装,等于政府是个“光杆司令”,管不了军队。
经济上更惨,巴勒斯坦名义上有自己的货币,可没人用,大家都花以色列的谢克尔。更关键的是,巴勒斯坦连钱袋子都攥在别人手里。根据巴以签的《巴黎议定书》,巴勒斯坦进出口的关税和增值税都得以色列代收,每个月大概移交1.88亿美元,这钱占了巴勒斯坦政府财政收入的75%。 巴勒斯坦的财政部、中央银行还有各种商业银行,要做国际汇兑都得靠以色列的银行系统。以色列要是不高兴了,把这些渠道一卡,巴勒斯坦的财政、金融、海关立马停摆。连钱和关键机构都管不了,这第五关,同样是失败。
说到这儿你该明白了吧,为啥160多个国家承认,巴勒斯坦还是建不了国。国际社会的承认更像个“政治表态”,给以色列施压用的,但真要建国,得实打实满足那五项标准。 更让人揪心的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全方位控制。除了管着关税,以色列还攥着巴勒斯坦的水源、电力和对外贸易通道。想断燃料、切电力、封口岸,以色列说干就能干,等于掐着巴勒斯坦的脖子。
背后更有美国撑腰,美国每年给以色列38亿美元军事援助,帮它买武器,形成了深度捆绑的军工利益共同体。巴勒斯坦想挣脱这种控制,难度可想而知。而且巴勒斯坦的经济早就被掐成了“依附型”。 75%的财政收入靠以色列移交,意味着政府的运转全看以色列的脸色。一旦以色列以各种理由拖延或冻结移交款项,巴勒斯坦的公共服务、公务员工资都会受影响,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。这种经济上的“卡脖子”,比领土被占更让人绝望,毕竟民生才是建国的根基。
历史上巴勒斯坦其实也有过建国的机会。1937年皮尔调查团提出过方案,给巴勒斯坦80%的领土,结果当时没同意;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,犹太人欢天喜地,阿拉伯世界拒绝了。 2008年奥尔默特甚至提议给94%的领土,最后也因为细节没谈拢黄了,这一次次错过机会,再加上内部分裂和外部压制,巴勒斯坦的建国之路才越走越窄。
现在回头看,国际社会的承认虽然不能让巴勒斯坦立马建国,但至少守住了“两国并存”的政治底线,让以色列的占领少了些法理依据。可终究,建国不是靠别人盖章,得自己先闯过那五关。 未来巴勒斯坦能建成真正的国家吗?没人能打包票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光靠国际社会施压不够,巴勒斯坦得先解决内部统一的问题,把政府和武装理顺;经济上也得想办法摆脱对以色列的依赖,不能一直被人掐着钱袋子。
配资平台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