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偶然的发现,成了探索海洋深处的宝贵机会。一艘载人潜水器在东京东南约483千米处,观察到了一片火山岩崖。在约5923米深的海底,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泛着蓝光、半透明的贝壳。这次相遇为海洋生物研究开辟了新领域,科学家确认这种生物是新物种,命名为“海神贝”(Bathylepeta wadatsumi),属于生活在浅海潮池中的真帽贝类。接下来,我们一起了解这个新物种的独特之处及其科研价值。
据“地球网”(Earth.com)报道,这次发现的新物种是一种帽贝,生活在深海火山岩区域。
它的外壳呈半透明状,带有蓝色调,在漆黑的深海中显得格外特别。
作为真帽贝家族的新成员,它的发现填补了深海帽贝研究的空白,为了解帽贝的演化提供了新线索。
科学家在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》(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)期刊上发表的研究中,描述了这种新帽贝的外形,其独特性令人惊叹。
它的外壳很薄,有蓝灰色和白色的条纹从顶部向外辐射,外壳直径约4.1厘米——对于生活在如此深海底的帽贝来说,这个尺寸相当大。
外壳下方是红棕色的身体,还有一个强壮的肌肉足,用于移动。发现它时,这个帽贝身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沉积物,旁边弯曲的痕迹表明,它可能以这层沉积物为食(推测)。
长期以来,科学家一直认为海底是平坦的泥质平原,没有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生物。
但这类新发现打破了这种认知,再次证明深海中岩石露头的数量,比人们之前推测的更多(推测)。
在沉积物下发现“海神贝”,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。这次发现不仅为真帽贝家族增添了新成员,还明确表明深海岩石露头能够支撑生命存活,更让人们看到了深海环境中生命存在的更多可能性。
“海神贝”属于真帽贝类,归为腹足纲原始腹足目(Patellogastropoda)生物。
科学家将它与现存的近亲进行了对比,包括一种生活在南极的“巴斯勒贝”(Bathylepeta linseae),以及一种来自智利的帽贝。
通过对比外壳、外形和牙齿结构,研究人员发现新物种体型更大,且拥有更坚固的齿舌牙齿。这些差异证明“海神贝”是独特的物种,有资格被单独分类(定论)。
这个新物种生活在海洋最深处,为了在极端环境中存活,进化出了特殊的身体结构。
深海环境寒冷、压力极高且食物稀缺,而这种帽贝拥有强壮的颚部,以及弯曲的边缘牙齿。
这些结构能帮助它牢牢附着在岩石露头上,避免被水流冲走。对于如此小的生物来说,这样的生存策略令人惊叹。
尽管这次考察只观察到并收集了一只“海神贝”,但这次发现的意义却十分重大。
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资深科学家、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陈冲(Chong Chen)写道:“潜水器的观察窗看到了多个个体,但只有一个个体(正模标本)被成功收集。”
他还补充说,这次发现让人们“能够直接观察和收集像‘海神贝’这样以前被忽视的生物”,因此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科学成就(定论)。
海洋生物爱好者们,你认为在更深的海洋区域,还可能存在哪些未被发现的奇特生物?它们又会进化出怎样的独特结构来适应极端深海环境呢?
配资平台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