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雯家孩子晨晨特别热衷于糖果类,每次去超市到了糖果专区,晨晨面对五颜六色的糖,就挪不动步了。
张雯说孩子那种喜欢,好像小猫见了鱼,闻到腥味儿就立刻要扑上去,拦也拦不住。
张雯牙齿不好,年纪轻轻就补了好几次牙了。她说,跟从小吃糖随便吃糖,有很大关系。张雯严格要求孩子不许吃糖,但晨晨趁着她不注意,经常偷偷吃。
我们都知道如果吃太多的糖,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。很多家长都会和张雯一样禁止孩子吃糖,但一块糖都不让孩子吃,会给他们带来伤害。
从小被禁止吃糖的孩子,长大后怎么样了?邻居家的冬冬,从小就被父母严厉告诉不能吃糖。因为对牙不好,还会影响到身体发育等。但冬冬看到别人吃糖,眼里满是向往的表情。
周末去奶奶家,他会趁着父母不注意,让奶奶给自己买糖吃。妈妈发现这件事情后,不允许冬冬独自去奶奶家了。
展开剩余80%小的时候,冬冬还可以听父母的安排,随着年龄增长,他变得越来越叛逆。等到上大学离开父母后,几乎每天都买糖。
因为买得多,吃不完,有的都过期了,化了。冬冬就会把糖纸保存下来,小时候别人都搜集糖纸,只有冬冬没有。
大学刚一个学期过去,冬冬已经胖了20来斤,回到家爸妈都有些不认识他了。其实,就是因为冬冬一直吃糖,甚至把买饭的钱,都拿来买糖了。
到医院一检查,血糖、血压都上来了,可把冬冬爸妈愁坏了。
心理学家阿德勒说,这种行为是过度补偿心理。冬冬是因为童年对于糖果的缺失和渴望,这种补偿就变得特别夸张。
越管越容易“上瘾”中国营养学会指出,从小被过度地禁止某类食物,会让孩子对这种食物形成更强烈的渴望感。一旦脱离了父母的视线,他们更容易暴饮暴食。
看到这样一则新闻,一个小男孩从小被父母管束得太严格,一颗糖果都吃不到。孩子一度以为自己家里很贫穷,连块糖都买不起。
后来,他经常在外面偷偷捡别人丢掉的糖果吃,哪怕已经被吃了一半,他也会塞到嘴里。
到最后,因为总是吃糖,牙齿都变成了蛀牙。家人还很纳闷,一直不让他吃糖,怎么还有蛀牙了?
心理学上有个“禁果效应”,也叫“潘朵拉效应”,这种效应背后,其实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。
小时候不让吃,长大后有了一定能力,就想一直吃,而且越吃越多,根本管不住自己了。
还有的家长知道孩子喜欢吃糖,就拿来诱惑:“考100分就给你买”,结果娃真的考到了,却又不承认了。
记得有位女明星,因为小时候妈妈答应她,如果考好了送她一双白色球鞋,结果她考到了,妈妈却失约了。
这件事她一直记得,长大后,她给自己买了很多双小白鞋,看到就忍不住,哪怕摆在鞋柜里不穿。
你看,小时候的事情,父母没有守约,他长大后会一直记得。
还有的家长总是禁止娃吃糖,会引起宝宝的逆反心理。小孩子本来就好奇心重,大人越是阻止的事情,他们越想尝试。大人越不让吃,孩子越想吃,吃着吃着很难停下来。
做好引导是关键堵不如疏,不建议家长完全禁止孩子吃糖,吃糖这件事,可以试试用下面的方式引导。
首先,掌握好分寸。
父母告诉娃,一颗糖也不能吃,他很难做到。但随便吃,也是不对的。
跟孩子做好约定,比如,周末可以少吃点糖,每次一两块,不能贪多。
特殊节日也可以吃,多久可以吃多少,家长心里有一杆秤,如果超量了,可以跟娃聊聊,吃糖太多的危害。
其次,不给娃营造娃吃糖的氛围。
带孩子去超市,尽量把糖果专区绕过去,他们看不到琳琅满目的漂亮糖果,自然也不会想吃糖了。
家里也尽量不放糖,除非特殊节日,之后也要及时收拾起来。我家二宝看到糖就忍不住,所以我家很难找到糖。有时候给娃买了,也会被我藏起来,生怕他看到就想吃。
最后,找个替代品。
甜食可以让大脑产生多巴胺,使我们心情愉悦。你会发现,吃糖就是一件可以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,谁又能拒绝这种简单的开心方式呢?
所以,可以准备一些苏打饼干或者自制小零食,娃有吃的了,对糖果的渴望,也就没那么强烈了。
也可以准备水果、牛奶,给娃做选择。二宝看到水果后,就开始碎碎念了:“樱桃甜甜的!好吃!”
枕边育儿寄语:
家长别禁止孩子吃糖,也不能放任他们无休无止地吃。适度吃糖果,能满足娃的好奇心,也能增加幸福感。你家孩子喜欢吃糖吗?你是怎么做的呢?
(本文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发布于:浙江省配资平台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